@KTzone » 日常 - 社會民生 » 我国成世界第二经济体 人均GDP仅达日本1/10


2011-2-18 16:03 a1a2a33
我国成世界第二经济体 人均GDP仅达日本1/10

本报讯(记者涂露芳) 中国国民生产总值(GDP)赶超日本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的预言成为现实。昨天,日本内阁府公布2010年全年经济数据,按可比价格计算,去年日本名义GDP为5.4742万亿美元,比中国低4000多亿美元,排名世界第三。这也是1968年以来,日本经济首次退居世界第三。




  去年日本实际GDP增长3.9%,名义GDP增长1.8%。其中第四季度日本实际国内生产总值环比下降0.3%,这是日本经济五个季度来首次出现负增长。数据显示,去除物价变动因素,去年第四季度日本经济在内需和外需方面均出现下滑。其中,内需对GDP的贡献为负0.2个百分点,外需的贡献为负0.1个百分点。不过,日本民间经济机构普遍认为,受外需增长提振,今年第一季度日本经济有望重新回到增长轨道。




  日本内阁官房长官枝野幸男昨天公开表示,对日本GDP被中国赶超表示欢迎。他还表示,人均GDP方面日本仍然是中国的10倍多,重要的是日本应当如何汲取其活力。为了将发展优势传给下一代,日本将继续推进经济增长战略。




  近些年,日本经济下滑与中国经济快速增长形成了鲜明对比。尤其值得警惕的是,日本政府总体负债水平居高不下,债务占GDP之比已超过200%。按日本政府现有的预算计划,2011财年日本政府一般性支出总额将创历史新高,达到92.4万亿日元,而税收收入可能不会超过41万亿日元。由此导致的资金缺口或将推动日本国债总额由2010财年的943万亿日元,攀升至998万亿日元。今年年初,标准普尔已经将日本主权信用评级由“AA”降至“AA-”。




  2010年国民经济运行情况发布会上,国家统计局局长马建堂回应外媒对中国GDP超越日本的提问时强调,要冷静客观地对待中国人均GDP还很低的现实。




  “按照各个国际经济组织人均GDP的排序,中国排在100位以后。比如说世界银行2009年有一个数据,213个国家和地区,中国的人均国民总收入在124位。”马建堂表示,中国的发展方式还比较粗放,还有很多重大的经济结构需要优化,单位GDP所消耗的能源、水和资源还比较高,在经济发展的质量方面还有很多工作需要做。




  不过,GDP总量跃居世界第二对中国仍具有重大意义。




  社科院经济研究所经济增长室主任刘霞辉告诉记者,GDP是目前衡量国民财富总量无可替代的指标。中国在古代社会和农业


  但中国要重新回到先进国家行列还有很长的路要走,因为按照国际标准,中高等发达国家的人均GDP也在5000美元至1万美元,而中国人均GDP才4000美元左右。刘霞辉表示,即便中国今后一直保持8%的增长速度,人均GDP要达到发达国家的高限标准——人均GDP1.2万美元以上,也需要15年到20年的时间。




  新华时评




  怎么看“第二经济大国”席位互换?




  日本内阁府14日公布的数据显示,2010年日本名义国内生产总值(GDP)折合美元为5.4742万亿美元,比中国同期名义GDP少大约4000亿美元,自1968年以来首次让出“第二经济大国”之位。




  实际上,“日中逆转”这一说法,自去年年初就频频见诸日本报端。两国每公布季度GDP数据,媒体总要就“第二经济大国”席位互换炒作一番。去年日元对美元持续升值,给以美元计算的中日GDP比较带来仅有的一丝悬念。到今年1月份中方公布2010年名义GDP数据时,“日中逆转”基本成为定局。日方今日公布的数据,无非是给一个既定事实的正式背书。




  然而,“逆转”以后怎么办?这是中日双方今后均需直面的课题。就日本而言,应该认识到,日中逆转的大背景是“中日共赢”的经济格局。中国如今不仅是众多日本企业的生产基地,同时正成为日本商品的最重要海外市场之一。




  日方公布的2010年贸易数据显示,中国市场占日本出口总量的三成左右。日产、本田汽车去年在中国市场的销量均超过日本国内市场。日本贸易振兴机构的数据显示,如果考虑到经由第三国或地区进入中国市场的商品,日本去年对华贸易顺差高达2.1万亿日元。因此,中国市场对日本的重要性不言而喻。连日本经济财政担当大臣与谢野馨也对中国经济的蓬勃发展表示“欢迎”,认为这对包括日本在内的东亚经济提供了重要“基础”。




  就中国而言,“第二经济大国”的另一面是,人均GDP仍仅为日本的十分之一,按国际标准,仍是不折不扣的发展中国家。在经济高速增长的同时,需要进一步提高经济发展质量,让经济成果惠及广大民众,破解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的两难困局。能否圆满解决这些课题,将决定中国经济增长的可持续性、可包容性和可借鉴性。




  过去40多年来,日本头顶“第二经济大国”的光环,既享受到前20年高速发展带来的成功荣光,也体味到政策不当导致的“失去的20年”。在此期间,日本也面临伴随经济增长产生的环境污染、贫富分化、货币升值、贸易摩擦、资产泡沫等问题,其应对的成败得失无疑可成为中国等新兴经济体的重要镜鉴。




  由此可见,“日中逆转”这一新现象,既印证“中国的发展是包括日本在内的其他国家的机遇”,同时也提醒中国要以日本为鉴,理性、冷静对待“第二经济大国”头衔,以发展增和谐,以国富促民富。新华社记者 冯武勇




  (新华社东京2月14日电)




  权威分析




  人均GDP不到世界平均水平的一半




  中国仍然是一个发展中国家




  日本14日公布的2010年国内生产总值(GDP)数据显示,换算成美元,2010年日本GDP总量排在美国、中国之后退居世界第三。




  “虽然中国的经济总量不断扩大,但仍存在发展方式粗放、人均国民收入不高等问题,需要冷静客观地对待。”国家统计局局长马建堂此前在发布中国2010年GDP数据、回答中国经济世界位次问题时曾这样表示。




  GDP是衡量一国经济实力的核心指标之一,但不是唯一指标。中国经济快速发展、世界位次不断提升是改革开放的重大成果,但同时更要看到,中国经济的差距和不足,看到百姓生活水平仍待提高,看到实现经济社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道路漫长。




  “中国仍然是一个发展中国家,人均GDP不但只有日本的十分之一,甚至不到世界平均水平的一半。而日本的发展,比如城乡之间、经济社会之间的发展比较平衡,而我们发展不平衡问题突出,差距很大。”北京大学国民经济核算研究中心研究员蔡志洲表示。




  相对于GDP总量,人均GDP能更好地反映一国的经济发展水平。根据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等国际组织数据,中国人均GDP在世界排在第100位左右。按照每人每天1美元收入的联合国标准,中国仍有1.5亿贫困人口。




  尽管中国经济的世界位次不断上升,但中国仍然是发展中国家的属性没有变,中国仍处于并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国情没有变,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同落后的社会生产之间的矛盾这一社会主要矛盾没有变。




  隐藏在GDP背后的问题,发人深省。《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的建议》强调,必须清醒地看到,我国发展中不平衡、不协调、不可持续问题依然突出,主要是,经济增长的资源环境约束强化,投资和消费关系失衡,收入分配差距较大,科技创新能力不强,产业结构不合理,农业基础仍然薄弱,城乡区域发展不协调,就业总量压力和结构性矛盾并存,社会矛盾明显增多,制约科学发展的体制机制障碍依然较多。




  “未来中国要保持经济平稳较快发展继续增强综合国力,要让百姓更好分享经济发展的成果实现社会和谐,要保护环境节约资源推动可持续发展,不能再重复走粗放式发展的老路,必须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走科学发展之路。”蔡志洲说。




  新华社记者 刘铮




  (据新华社北京2月14日电)




  专家观点




  中国与日本尚存三大差距




  虽然中国经济总量赶超日本,但与日本的经济社会发展水平相比仍存在巨大差距。中国社科院经济研究所研究员汪丽娜认为,中日间的差距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




  首先是中国城市化水平远低于日本。日本城市化水平已经超过75%,城市基础设施非常完善,仅交通无缝衔接方面就领先中国二十年,同时城乡差距已基本消除。而中国城市化率仅46%,在城乡二元结构下,农村与城市的发展水平差距还在扩大。




  其次是社会保障水平的差距。相对于GDP的增长速度,中国居民幸福感不足,离建立覆盖全民、较为完善的社会保障系统还有很长的路要走。




  三是中国产业结构还处于低端。迄今还几乎没有具备全球影响力的公司和品牌,在创造力、竞争力方面与日本有着很大差距。


  全国人大财经委副主任贺铿此前在2011年投资年会上指出,中国目前发展不均衡,分配差距扩大的状况值得警惕。如城乡收入差距已经由改革开放初期的2.1:1,扩大到了3.3:1,而世界上城乡差异的一般水平是2:1左右。(涂露芳)

2013-12-26 16:54 qq448185153
*** 作者被禁止或刪除 內容自動屏蔽 ***

頁: [1]


Powered by Discuz! Archiver 5.5.0  © 2001-2006 Comsenz Inc.